2017年3月15日下午,我校“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在大学生艺术中心举行了第四期沙龙活动,邀请研究院特聘专家、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高级船长胡月祥做关于航海文化的报告,报告主题为:提升公民海洋意识、促进海院职业发展。研究院刘红明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各研究所副所长及学生共500人左右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胡月祥船长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以民众对海洋意识的不同看法及现代航运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切入点,阐述与剖析了目前中国民众对海洋意识的认知现状、航运企业对未来无人船的态度、社会民众缺失航海文化、社会对海员职业的偏见以及年轻人不愿参与海员职业的深层次原因等若干问题;提出中国航海教育不能松懈,国家、社会、学校均应肩负普及航海文化的使命;面对海员职业危机,提出了重塑海员自豪感的迫切需求,建议每位有志于航海事业的有为青年,应树立“先知、后资、再全智”的职业发展奋斗目标。他以一个船长的故事为尾,对在座的青年学子提出了成为大国航海工匠、建设海洋强国的希望。
胡月祥船长,1982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1993年3月起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集装箱船舶船长,曾任中海集运“新美洲”轮船长,该轮为中海集团悬挂五星红旗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2005-200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安全诚信船长。工作之余,他根据亲身经历,撰写了航海专业论文、航海故事20万字,并作为特约撰稿人在航海杂志上开辟专栏,发表相关航海文化、海员生活等文章。
报告会后,胡月祥又与研究院部分校内兼职研究员进行了座谈,就目前海事业务法规、游轮礼仪、航海文化习俗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充分交流。
我校“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于2016年11月正式成立。聘请了十多位校外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航海学的知名专家,带领校内30位航海、经济管理、信息技术、人文等领域的博士、资深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以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高素质应用型海事人才服务为目标,开展对中国及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策和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海事人才需求与供给、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问题进行研究。研究院每月举办一次沙龙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四期。
图1:胡月祥船长做报告
图2: 报告会现场
图3:胡月祥船长与研究院部分研究员合影
图4:胡月祥船长与学生合影留念
图5:研究院刘红明院长和刘桂香副院长与胡月祥船长交谈
图6:胡月祥船长与研究院部分研究员交流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