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
Academy of Applied Maritime Talents of the Belt and Road

一带一路研究院周年会议

一、刘桂香主持,马长世致辞、刘红明一周年工作汇报。
二、徐祖远点评,一带一路研究院空间很大,依托长江,立足江苏,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建议:1.国际化特色,2.研究团队建设(问题导向,目标导向),3.合作共建。
三、高德毅点评,1.战略定位要更高海事强国,对海事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很大,对人才的发展研究应该要步入一个新的阶段;2.智库,从智库视角,我们不仅仅是技术型、基础性学术型研究,要提供政策研究,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很多智库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需要长期的数据积累、跨界合作的基础、多方人才聚合的机制。四个聚焦:聚焦国家海事重大的急需的战略如自贸区向自由港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聚焦航院人才发展基本数据的积累和过滤办法,深度挖掘。聚焦中国海事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发展对策,聚焦一带一路的特殊需求,作为国家倡议,需要更高层次的建议。
四,王庆五点评。1.聚焦人才,对人才内容等的研究超出了一般高职院研究的内容,2.突出应用,知政建言,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和江苏各类港口研究,现状分析和对比等比较全面,3,建议加强转化,打造三个品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刘校长的报告,研究内容应该更加聚焦,最有特色的最有竞争力的地方是深耕应用型海事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学科品牌。打造社会品牌,向两端(向社会发展,更多的与媒体和智库的联系和交流,全省9家高端智库,15家重点培育智库,建议打入重点培育智库,本研究院研究方向符合省政府的工作重点。向顶层发展,定期向教育部,交通部,省委省政府提供报告)。形成成果品牌,品牌报告要好好打磨,注重决策咨询报告品牌,首先注重思想性,经过学数学理的转化,注重探索性,不能按部就班。
五,李青平点评,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建设海事强国,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来发展学校,以往国际海事组织会议中我们只是跟随者(不迟到不早退不发言),近几年状况有所改善,我们研究院很好的契合这个点,海事培养的人才要有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要有问题挖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前瞻性问题),要有研究能力,要有法律法理能力,要有外交能力,要有外语语言交流能力,这要这样,才能在未来海事强国建设过程中才有力量。建议:1要紧盯国际航运形式动态(贯穿教学过程,学生也应知道),紧盯国际海事组织的研究发展动态。学校教学研究一定要紧跟时代创新的发展(人工智能,无人船等),2要跨界组合和突破,3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要实时更新,紧跟时代的发展,4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5要创新,通识教育不能放松,重视哲学历史和艺术方面的教育6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数据处理
六,姬佳慧点评,分享韩国欧亚倡议的相关经验
七,沈和点评,1研究成果丰富,很有针对性;2研究院有很大发展空间,3研究方法应有更大的作为,4智库建设应有更大的作为(主题变革,不是纯学术化的;认知的变革,研究成果拿给政府来决策,是决策链中的一环),5成果转化应有更大的作为
八,钱钢点评,1江苏的概况,2科技创新的三大趋势和五个特点(智能,跨界,融合,颠覆),3三个建议:首先要依托海事人才加强智库的特色建设(专业型应用型高端化),其次扩大影响力,创建省级重点培育智库,扩大交流合作(横向如航运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从国内到国际的交流合作),第三是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争取进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九,丁晓昌点评,我们研究院已经走到了全省90个高职院的前列,两个建议:1.进一步明确研究院的定位,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如百强高校新型智库的定位不准确,如85页的也不准确,2以研究为主,提高学术含量。

aa74c6d2e1be3e6675cd64f833da551f.jpg


2a7ff2f65b82a0bd1ddd139785df8102.jpg